春来翘嘴美
发布时间:2017-02-15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春至清明,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作为钓鱼爱好者的我,眼瞅着天气日渐回暖,憋了一个冬天的钓鱼瘾也发作了。和公司志同道合者一番磋商后,决定清明假期一同奔赴丽水钓翘嘴。 翘嘴学名翘嘴红鲌,俗名有大白鱼、翘嘴巴、翘壳、翘嘴等。这种鱼体形细长,侧扁,呈柳叶形,体背为浅棕色,体侧则为银灰色,一张突出而翘起的大嘴格外引人注目,由此而得名。我对于翘嘴的钟爱,因为它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也是我钓鱼的兴趣所在。 我的故乡安徽黄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山岭沟壑之间建造了众多水库,其中包括我家门口的一座大型水库——太平湖。太平湖养了许多淡水鱼,湖边人家也就不乏钓鱼高手。记得我爷爷就是个高深莫测的钓鱼高手,每次出钓,都能收获满满一竹篓的鱼,鲫、鲤、草、扁都有,最多的就是翘嘴。受爷爷的影响,我渐渐也有了兴趣,一有空就央求爷爷带我去钓鱼。爸爸妈妈生怕我钓鱼时出岔子,但又碍于爷爷的威严,不好发作。每次我跟着爷爷出门时,妈妈都念叨,“钓鱼有什么好,晒的跟煤球一样黑。” 记得第一次出钓,跟在爷爷身后,扛着一根三米长的鱼竿,手里提着一小罐刚从地里刨出来的蚯蚓,爷爷则是一根五六米长的竹竿,腰上挂着一个竹篓子。爷孙俩一前一后在湖边走着,我在湖面的倒影像是只“小猴子”,爷爷则是那般的高大。穿蚯蚓、抛竿,爷爷钓鱼的动作一气呵成,只需盯着水中站立的漂儿坐等着鱼儿咬钩。那时候的水库,鱼多,翘嘴更多,经常是鱼饵还没到底,半路上就被翘嘴给截杀了。只见爷爷一会儿就提竿,一提竿就中鱼,让一旁的我看得直愣神。我自己的漂如定海神针一般,一动不动。不耐烦的我只好东打一枪,西打一炮,直到兴味索然地放弃鱼竿,自顾自地捉蝗虫去了。“爷爷,都说放长线钓大鱼,我钓不到鱼是因为竿子短,鱼都被你的长竿子挡在前面给钓走了。”钓不到鱼,我总是有各种借口。“钓鱼需要耐心,鱼儿在下面也是需要找食的,它刚到,你却把钩子提走了,自然钓不到鱼。要学会等。”不明就里的我,也只好将就着坐在草垫子上,万般无奈地盯着漂儿。正当我等得头晕眼花时,漂突然顿了一下,然后一个黑漂,我神经质般地抓起竿子就往上提,结果用力过猛,把鱼嘴拉豁了,鱼钩上只挂着鲫鱼的唇圈。想不到第一条鱼就这样悲剧收场,爷爷看到我的失落,鼓励说:“遇事别激动,要沉稳,钓到大鱼要慢慢溜它,溜翻肚子为止。”有了前车之鉴,对于爷爷的话我奉若神灵,专心致志地钓起鱼来,不久就钓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条大鱼——三两重的翘嘴。 日落西山,满载而归。我用狗尾巴草拎着自己钓的那条翘嘴,很有成就感地在母亲面前展示了一番,母亲也很给面子地说要做清蒸鱼,这让我顿时又觉得自己厉害了很多。太平湖水质极好,湖中的翘嘴以小鱼小虾为食,肉质十分鲜美。烹调翘嘴,可红烧、煮汤和作羹,清蒸翘嘴母亲很是拿手。母亲杀翘嘴不用刀剖腹,而用剪刀在鱼鳃部剪一个口,去鳃后再用竹筷从刀口插入鱼腹,取出内脏。鱼身洗净后,将盐、香油、味精等调料填入鱼肚内,再将葱丝、冬菇丝、姜丝盖在鱼身上,淋上少许黄酒、酱油,猛火蒸上十分钟即可。 当晚母亲做的清蒸翘嘴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如今算来,这已经是十七、八年前的旧事。这些年来,钓鱼一直是我最大的爱好,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传统钓到学台钓,再到玩路亚,在不断学习钓技的同时,钓鱼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比如爷爷当年教导我的耐心、沉稳。《非诚勿扰》里李香山说:“活着是一种修行”。我想,钓鱼也是一种修行:让人在百无聊赖的时候耐得住寂寞,在身心俱疲的时刻懂得坚持,在中鱼后的激情澎湃中学会冷静,以及断竿跑鱼后及时排遣失落。 钓鱼人,不在钓鱼就在去钓鱼的路上,不在钓鱼的路上就在为钓鱼做准备活动中……第二天凌晨的四点,我们发车前行。带着温暖的回忆,还有留在舌尖上的美味,丽水的翘嘴,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