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力西企业新闻
|
德力西企业新闻
德力西:以德为根,与时俱进发布时间:2017-02-15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一位哲人说过,任何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文化的过程。德力西集团的成长和发展告诉人们:企业文化就是“创业”的文化,也就是企业家文化。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便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裁缝世家的文化传承 胡成中的童年,伴随着的是艰难的生活。 14岁的他就开始跟父亲学裁缝,可做裁缝不是胡成中的志向。当时,有些人家会请裁缝去家里做活。个子不高的胡成中天不亮就起来,饿着肚子,挑着沉重的缝纫机去出活了。面对曙光初照,胡成中常常想,这辈子难道就这样? 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柳市掀起了跑供销,推销电器的热潮。 此时,一边裁剪着布料的胡成中,一边开始暗暗地憧憬着加入供销员行列,渐渐地,他的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 16岁那年,温州民间底蕴深厚的商业文化,把年轻的胡成中推上了淘金之路。 德力西文化源于温州源远流长的重商文化,缘于温州作为沿海城市的开放文化,缘于温州地处改革前沿的创新文化。温州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创新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德力西创业文化。 一次,一位媒体记者问胡成中:您最尊崇的长辈是谁?他的回答是——父亲!因为父亲曾传给他三件宝。胡成中说:父亲教导我一要讲诚信,二要精工细做,三要量体裁衣。这三件宝使我终生受益,做人如此,办企业也如此。 每当回忆往事,胡成中总是说:“跟父亲学裁缝,做衣服留下了很多的边角料,剩下来人家也不会向你要,可是父亲都还给人家,结果人家对他很信任,所以生意是越来越忙。后来我也懂了:做生意要先讲信誉,你不讲信誉就是给你自己过河拆桥! 1978年岁末,胡成中背着电器样品在湖南长沙郊区85个村子的抽水站之间已连续跑了十几天。就在这一天,跑了一天的他,终于谈成了2000多元钱的业务。尽管又饿又累,他的心情却十分激动:我的这笔业务相当于父亲一两年的裁缝工钱。 在外面摸爬滚打了几年后,1984年,胡成中与弟弟,还有朋友在家里办起了一个工厂,开始生产简单的电器产品。当时柳市电器市场假冒伪劣成风,导致事故频发。为使产品质量靠得住,他把这个厂取名“求精开关厂”,就是要树立“精益求精”的企业形象。多年的经验告诉胡成中,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而技术是关键。为此,胡成中想去上海请专家。 他三顾茅庐请来了上海人民电器厂的工程师王中江。 王中江来到柳市,成为求精开关厂的“高参”。在王工的帮助下,胡成中借高利办起了当时国内民营企业第一家热继电器检测室。不久,求精开关厂在温州率先领取了机械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由于质量得到了保障,求精开关厂迅速发展壮大。永不停歇的理念追求 德力西的名字,总是引起很多人的好奇。这里确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991年初冬的一个夜晚。青瓦旧砖的老屋二楼。胡成中与“高参”王中江对坐一起,商议要给新创办的企业取个名。 原来,随着求精开关厂的迅猛发展,遇到了管理问题,胡成中与合作伙伴决定将厂一分为二。雄心勃勃的胡成中在同行中率先开展股份制改造,吸纳新股,创办了新的企业。 “给新厂取个名,头一个字就用‘德’字吧。”胡成中先开了个头。 胡成中说,万事德为先,百行德为首,修业先修身,修身先修德。这个“德”字不论干哪一行,都要遵循啊! “好,‘德’字好!”王中江点头首肯。“办企业总要有个奋斗目标?”王中江既是补充,又是提示。 胡成中心里想,当年去上海请师傅时,全国最大的人民电器厂年产值是1000万!而如今合伙创办的求精开关厂1990年就达到1000万。胡成中思索着,怎能停留在国内同行中做老大呢?我们的目标要在世界上争强!当得知世界最大的电器厂家是西门子时,胡成中果断地说:“再取个‘西’字。就是要赶超西门子!” “对,就是要有雄心壮志,超过西门子!”王中江拍手叫好。 光这“德”和“西”还不够,得中间再加个字。胡成中说,办企业要赚钱,要讲效益,放个“利”字吧。 “那太俗气了。”王中江接过说。 “力,力量的力!”胡成中与王中江几乎同时叫了起来。 1992年的春天,一个披着红丝绸的“温州德力西电器有限公司”的大招牌,赫然挂在了厂房大门口! 温州德力西电器有限公司成立后,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企业发展迅猛。适逢低压电器市场的高速扩容,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也给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就在德力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时,新的矛盾出现了: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在柳市这个全国最大的电器产销集散地,企业众多,分工细致,何不将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吸纳到德力西的旗下?经过苦思冥想,胡成中抛出了一句令人惊奇的口号:“谁与我搞合作,谁的利益比我大!” 就这样,胡成中选择了一批与德力西产品不同的企业。与这些企业合作,以德力西的品牌和资金参股,让对方控股。1996年到1998年,先后有80多家成员企业加盟德力西。统一成员企业的商标、销售、质量管理之后,德力西的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德力西品牌声誉鹊起。 德力西电器源源不断地涌向全国市场,巨额的资金源源不断地回流到总部。也就在营销网络日益健全时,德力西的品牌效应显现出来。当人类进入新的千年时,德力西人向温州父老献上了一份厚礼:德力西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从而结束了温州没有驰名商标的历史! 如今,德力西已在海内外设立了1500多个销售网点,其中国外代理就有50多个。 当有记者问“温州人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犹太人’?”时,胡成中说:“这不仅仅是温州人能吃苦,更是温州人有一个强大的人脉网络!” 迈向航天的成功足迹 鲜红的地毯、闪烁的镁光灯,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向获奖代表们健步走来,他们与获奖代表亲切握手! 2005年3月28日,来自德力西的瞿建喜作为获奖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作为主要创造者之一,德力西的科研项目“空气介质电弧的测试、仿真、调控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民营企业上奖台并不奇怪,但民营企业上台领国家科技进步奖就非同一般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白这一真理的胡成中在创业中毫不懈怠地抓起科研开发。 1991年,德力西在外聘工程师的支持下,开始了产品的技术改进。这为后来探索自主研发之路积累了经验。 经过十五年的精心准备,1999年,德力西科研人员终于迎来了研发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1999年5月,国家公布了必须淘汰的电气产品名单。德力西的主导产品CJ10交流接触器也赫然在列。用什么来填补这一产品退出所留下的市场空间呢?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浮现在胡成中的脑海里。 胡成中考虑再三,他决定:依靠自身的力量,搞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 一个专门的研发小组成立了。经过半年的研究开发,一种性能比CJ10优良的产品问世,德力西人给它取名为“CDC10系列接触器”。 CDC10是德力西研究人员进行的首次成功尝试,标志着德力西人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随后,德力西的CD7系列、CD17系列产品也相继问世!一个囊括了12大类,3万多种规格的电器产品家族形成! 花香蝶自来。宝钢、秦山核电站的客人来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客人来了!就连蒙古国的客人、巴基斯坦的客人也来了! 德力西人用品质书写着尊严! 2002年4月,德力西人击败参与招投标的竞争对手,接下了一张大单: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生产电器产品。 谁都知道,火箭发射不是开玩笑的事。接下这单业务意味着勇气与责任,意味着产品必须经受最严峻的考验。 “做,就必须用自己的产品!而且,我们要调动一切力量,系统攻关、精心组织生产,为酒泉奉献精品……”在一次专题会上,胡成中断然否决了使用国外某知名电器元件的建议。 于是,一系列的生产、攻关活动在德力西上下紧张地展开。 20多次专题会议陆续召开。相关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等先后在会上接下这项庄严神圣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 在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里,困难被敢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德力西人逐一抛到了身后。 考虑到酒泉特殊的气候条件,在超低温下运行,塑壳式断路器等产品的操作机构上的润滑油可能会凝固,从而影响产品正常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研攻关小组决定,用飞机上专用的航空润滑油代替普通润滑油。这一改进使单项成本由原来的几毛钱增加到了几百元,但电器适用的环境范围扩大到了-40℃到200℃,满足了恶劣环境对产品的需求。 一道道工序,一个个环节,无不折射出德力西人对高品质的追求! 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丰硕的果实。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同观看“神舟五号”发射盛况的胡成中心潮澎湃!德力西电气助飞“神五”成功,说明其安全性、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德力西人在企业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庄严的里程碑。 以人为本,企业如家 德力西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熏陶和感染员工,塑造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自觉。 德力西成立温州民营企业首家文联,建成温州企业最大的产品展示厅。激情澎湃的德力西宣言,雄壮有力的德力西之歌,还有吉祥物——大力神牛“阿德”。胡成中忙里偷闲,出版了《财富与责任》等三部专著。相继创办了企业内部的报纸、杂志和网站,这些德力西人辛勤耕耘的文化园地,将企业的理念价值观,传播给广大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 学习成就未来的观念在这里深入人心。胡成中带头不断“充电”,获得博士学位和高级经济师职称,在榜样的带动下,4000多名员工参加了各式各样的自学。 技能比赛是德力西为员工提供岗位成才平台的创新之举。 2004年5月,德力西举办了首届职业技能运动会。竞赛产生了10名“知识型员工”、20名“技能标兵”。技能比赛的优胜者,经乐清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定,有16名成为高级技工,24名为中级技工。一个个烫金的技术等级证书很快发到他们手中。 “集团出钱为我们办技能鉴定证书,比发奖金还值钱。这证书全国通用,这才是德力西的最大福利!” 参加技能比赛的员工个个兴奋地说。使用财富是一种社会责任 2004年5月1日,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乐清最贫困的福溪乡乡政府院子里,驶进一辆小车。正在这里采访的《乐清日报》记者惊奇地发现,来的竟是德力西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原来,胡成中利用“五一节”休假,到福溪乡搞扶贫调研。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胡成中关注民生、热心扶贫,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倾注了大量心血。2003年,胡成中发起筹建乐清市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德力西一次捐款2000万元,成为捐献数额最多的单位。在2003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出了《积极推进扶贫济困工作的市场化和法制化》的提案。2004年、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再次为贫困农民鼓与呼。胡成中说,对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帮助就业是最好的方法。对此,企业要自觉地承担责任。 心系扶贫的胡成中,特意走访了几户贫困家庭,给每户老人送上2000元扶贫金。 一系列的动作,深刻反映了这位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2004年8月,正当德力西人在筹备集团创业二十周年庆典的时候,强台风“云娜”袭击了乐清。面对灾情,胡成中决定,向遭受台风袭击的福溪乡捐款50万元,同时取消集团创业庆典仪式,节约费用,实施“双百善举”:解决100名贫困山区农民的就业问题,资助100名贫困的白内障患者的复明治疗。 铸就民族未来的希望工程,凝聚着无数人的爱心,胡成中是其中的一位。 1997年起,胡成中已在四川南部县、湖北公安县捐建3所希望小学。 2004年6月15日,由德力西等民营企业发起的“中华红丝带基金会”正式成立。在签约仪式上,胡成中认捐基金1000万元。 “创造财富是一种社会责任,使用财富更是一种社会责任。”胡成中在他的专著《财富与责任》中,有这么一段富有哲理的话。 言为心声。创业20多年来,胡成中和德力西已累计向社会捐款7000多万元,用于扶贫济困,支持教育事业、希望工程、慈善、环保事业等。 点评:德力西是温州企业的一面大旗。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以其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源远流长的家传智慧,树立了浙江“草根经济”的两大支柱: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以德为根的商界传统。 德力西不变的是“道”,变的是“术”。以道御术,也就是“以德为根,与时俱进”。在此基础上,德力西跨越了温州的“质量时代”、“产权时代”和“多元化时代”。在行业发展的历史分水岭上,德力西的历史诠释了另一种成功,其理念的旗帜高高飘扬。 原载《温州动力——一个活力城市的民营企业文化观察》(本报有删节)
DELIXI 推荐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