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婚论嫁
发布时间:2017-02-15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叔家小妹四十多岁了还待字闺中。一天,我闲来无事前往串门,问她为啥不惑之年还鸠占鹊巢,迟迟不嫁。没成想,她却给我谈起了一番婚嫁经来。 做女人难,做现代女人更难。谈起婚嫁,建国六十多年,期间所经历的男女婚嫁掌故,有许多变迁。 五十年代嫁“南下”干部。那个时候,解放大军南下,跟随而来大批山东、安徽的农村支前青年,在这里安营扎寨,当上了县长、科长的可不少。他们年轻,虽不识几个字,但谈起打老蒋、建新政权,可一套一套的。我们小县城里的不少大家闺秀,因为佩服他们的那种神气,纷纷委身于他们,成了新中国的第一代夫人。你说她们好吗?好是好,但后来发现,她们中不少人的老公原来在老家里已有妻室。于是,接下来的日子不太平,离婚官司不断,就算成了某某太太,人家心里都在骂她的老公是“陈世美”。 六十年代嫁工人。工人都住在城里,工人是领导阶级。他们领工资、吃皇粮,什么都由国家政府供给,而且儿孙可以顶替他们的工作,因为这个,乡下人做梦都想把女儿嫁到城里去。但是生女儿一定要漂亮,只有漂亮的女人,城里的人才会娶你,是农业户口的人才能在城里站住脚。即便这样也不行,城里的人小气是出名的。我的姑姑嫁到温州,有一天我父亲坐轮船到她家里正赶上中午,她家里的人问我老爸“饭吃了吧?”气得我爸扭头回家,从此再不去温州。 七十年代嫁军人。当兵的人穿军装,绿色的军装配着红色的领章,映衬出和平年代的军人英俊潇洒,是姑娘们心中的偶像。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雷锋、王杰、刘英俊的名字响彻在共和国的上空。许多人在部队入了党,回来以后担任村里书记或民兵连长,有人在部队提了干,带老婆随了军,还有工作,家人成了光荣军属,名气在村镇里响当当。做牛为条绳,做人为个名,“养囡嫁给当兵郎”,是七十年代的好风气。但是,当兵的要打仗,自当对越反击战以后,部队伤亡很大,想嫁给军人做妻子的人,又有了彷徨。 八十年代嫁给大学毕业的。自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以后,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全部由国家分配到最好的工作单位。那个时候知识分子很吃香,他们俨然成为城里姑娘追逐的对象。由于初来乍到,从山沟沟和田坎坎里成长起来的大学毕业生,一下子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只要家在城里、有个工作的,皆可为妻。就是由于轻率和随意,造成了这一时代的人在婚姻问题上许多阴影。我的一位年长的校友说:“我们是农村奋斗上来的精英,没想到在城里娶得的却是傻瓜老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妻子,文化知识程度都不高,所谓的工作,也都是通过顶替、照顾或是开后门进去的,本身已是下三烂的岗位——管理后勤的、去外面收收费的、站站店堂的,现在又面临着下岗,你说,是离婚好还是维持现状好? 九十年代嫁当官的,当官的有权。新世纪嫁有钱的,有钱的是老板或是富二代。但是,有权与有钱,都是高危行当,不算真正的职业。所谓职业,按辞书上讲:是个人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人,还是平安一点好。我不想找当官的,我也不愿嫁给有钱的,所以,作为九十年代毕业的大学女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男人挑剩下来了。现在,只有自己嫁自己! 哈!我说,那是独身,也叫单身,是新时代女性所要追逐的自由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