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军旅生涯
发布时间:2017-02-15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离开部队已经30多年了,每当忆起那如火如荼的军营岁月,心中仍有一些壮怀激烈…… 1972年11月,我应征入伍。从乐清坐内河轮船到温州,又在温州坐外海轮船到达上海。不经停留,再坐长江轮逆水而上至重庆。一天夜里,火车载着我们新兵驶向了天府之国——成都。在那里,我开始了4年的军旅生涯。 新兵连,是我入伍的第一个连队,一切从“新”开始。首先是服装新。“我参加了解放军穿上绿军装,我走进红色学校扛起革命枪;红色领章两边挂,五星帽徽闪金光……”从我们刚学会唱的军歌里,就可以感受出我当时的飞扬神采。其次是生活新。白天“一二三四”学走步,晚上“六七八九”纪知化(就是从晚上6点至9点的军机教育和文化知识学习)。军旅生活,真是充满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一个多月后,经过一次真枪实弹的射击考验,我告别了新兵连,被分到了警卫连。站岗放哨,政军战技术的学习训练,是今后生活的主要内容。我深深地记得,夏天在营门口站岗,全身荷枪实弹、挺胸收腹,俨然一尊雕塑。一个小时下岗后,军装湿透,从帽子里可倒下半盘水。冬天,成都天气阴冷, 一个月不见太阳,成语“蜀犬吠日”就这样来的。所以在夜间出去巡逻放哨,冻得直打哆嗦时,我也学会了吃红辣椒以暖身抗寒。军体训练是警卫战士的基本保证,训练相当艰苦。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摸爬滚打不要谈,投弹远、射击准、搏杀狠才是基本功。一年下来,我表现突出,受到了团部“三等功”嘉奖。家里接到部队喜报,给我来信祝贺,我喜极而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外游子,遥祝父母弟妹生活安康! 第二年,我入了党,担任了副班长。第三年,我被调到了团政治处担任新闻广播指导员,从此开始了动笔头的生活。团政治处和司令部同处一幢大楼,有政委、团长、参谋长和政治处主任等团级首长。在那里办公,下面还有一些参谋、干事等干部与我朝夕相处。生活比起连队来,轻松得多。不久,我又被派遣去参加成都日报社举办的工农兵文艺评论培训班学习,在那里待了半年多时间,学习中外文艺理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优秀文艺作品。晚上观戏看电影,白天要写观后感,进行强制训练,《成都日报》副刊版成了我们的习作阵地。就这样,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培训班还组织我们去游武侯祠,观杜甫草堂,去苏东坡的老家眉山,登佛教、道教名山——峨眉山、青城山,使我增长了许多见识,受到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回到部队后,我笔耕不辍,写了许多新闻报道和文艺评论文章,刊发在《四川日报》、《空军报》和《成都日报》上,受到了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赞赏。 部队是座大熔炉,将铁炼成钢,将普通战士培养成能文能武的两用人才。我永远忘不了那短暂的军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