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IXI 新闻中心
DELIXI 产品分类
德力西企业新闻

柳市记忆

发布时间:2017-02-15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编者按: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过去的30年,激荡而伟大。回望来路,中国成就了一场伟大的革命。从贫瘠到富裕,从禁锢到开放,从崩溃到奇迹重生,30年,一个个瞬间书写完成的这部改革开放史,让我们有太多的理由为之赞叹。今天,本报用德力西人的方式勾勒这段历史。我们深知自己的青涩,这样的梳理必然挂一漏万,但作为企业报,我们理应投身这时代的激流。为此,本报特开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栏,欢迎集团员工根据自己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些见闻和亲身经历的一些感受,踊跃来稿,以体现中国的巨变及德力西的发展。柳市记忆卢友中 10岁时,我随父亲来到柳市,就读于区小一年多。50多年前,虎啸桥旁的依依杨柳和乐馆运河上的一堆堆木排,曾给儿时的我烙上永恒的记忆。 然而,真正认识柳市、读懂柳市,却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不知何故,命运总让我与柳市结下不解之缘。记录改革风云 30年前,我在县机关工作,经常到柳市下乡,到1984年初调入县委报道组,便成了柳市的常客。那时,这个千年古镇改革开放风起云涌,新生事物、新鲜创举、新闻人物层出不穷,成了我新闻采访的富矿。那几年,我每年在地市以上报刊发稿都在百篇以上,而多数报道的是柳市。如《乐清县人民政府采取有力措施 努力提高柳市低压电器产品质量》(载1984年9月21日《浙南日报》头版头条),《柳市家庭工业产品质量提高》(载1986年9月18日《浙江日报》头版头条)等等,忠实地反映柳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又如,家庭工业户柳知春研发船用铜管件填补了国内空白的消息,登上了《人民日报》,轰动一时。求精开关厂胡成中创办电器测试实验室的报道,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种粮专业户南士木率先转包107亩粮田的消息见报后,很快成了农户仿效的榜样,推动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另外,柳市人创办的柳川书画社、小卵石文学社、青年音乐联谊会,以及木雕艺人高公博技艺创新等等报道,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毋庸置疑,柳市是正宗的响当当的温州模式发祥地。那时,柳市的一举一动都引起各界的关注。我在报道组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陪同众多的媒体记者前往柳市采访。 特别难忘的是,1985年夏天,我陪同《解放日报》记者张也平、桑晋泉访问了柳市,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他们惊叹不已。5月12日,他们在《解放日报》以头版头条刊登《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并配发了短评。这是首次将“温州模式”见诸报端,在国内外引起极大的反响。此后,我还应他们约稿, 在《解放日报》刊发了《今日柳市》等好几篇稿子呢。同年7月,我又陪同《浙江日报》记者李丹、李良到柳市采访,共同采写了长篇通讯《今日五金电器之都》,以见闻录的形式展现柳市家庭工业的兴旺景象(载1985年7月10日《浙江日报》二版头条)。此后,由我陪同的记者接连不断。像《浙江日报》记者陈冠柏、袁亚平先后前来柳市采访,发表了《东方启动点》、《柳市的诱惑力》等长篇报告文学,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柳市令人惊喜的景象。《人民日报》记者孟晓云也接踵而至,一连写了《温州风情画》四篇,深刻地描述了柳市的崭新风貌。回想起来,主流媒体在当时旗帜鲜明地报道柳市是难能可贵的,这些文稿应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待续)
DELIXI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