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IXI 新闻中心
DELIXI 产品分类
德力西企业新闻

科学发展观是非公党建的灵魂——学习十七大精

发布时间:2017-02-15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三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十七大召开为标志,已经来到新的历史起点。从十六大到十七大最大的区别、最成功的实践、最新的发展和理论创新成果,就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及时地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全党全国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也是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灵魂。打破单一公有制迷思后的新课题 中国的非公经济伴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成长壮大起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但如果把时间向前推移三十年,在笼罩着“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极左阴霾里,所有制领域是不可侵犯的禁脔,民间自发的经济活动被视为异端,被扼杀遭打击,大量深藏在老百姓中间的生产潜力囚禁在人为打造的“大公无私”铁笼里。 然而,“关山锁不住,毕竟东流去。”在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实行战略转移的历史关头,人民群众发挥了自主创业的历史主动性,在市场经济的变革中率先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迸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非公企业破茧而出,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在排除了姓“社”姓“资”和姓“公”姓“私”的干扰后,非公企业从“允许其存在”到“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经济从“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党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所有制理论的新建树。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是对过去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校正,是对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的颠覆,也是对毛泽东的纯而又纯公有制迷思的突破。实践已经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国家意志与百姓意愿相和谐的合理境界。 单一公有制的迷思破除后,随着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人队伍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地向非公企业集聚,一大批上规模的非公企业成为工业化社会中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集群体。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共产党,面临着如何在非公企业里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包括工、青、妇在内的“大党建”成为新的历史课题。《党章》、《宪法》和《公司法》已经在法理上确立了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但如何解决党在非公企业里具体存在方式和有效发挥作用的途径,达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崭新的任务。其实质是夯实党在非公企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党在非公经济领域的执政能力。从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新契机 “发展才是硬道理”出自邓小平1992年著名的南方谈话。从上下文的整体语境来看,有三层含义:首先,邓小平强调“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其次,他针对1989年以来三年治理整顿有“稳的功劳”的同时,指出“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最后,他提醒:“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其精髓一是经济加快发展速度,二是依靠科技教育更好地发展,简而言之,又快又好。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也是非公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在我国经济两位数高速增长连续保持了十多年后的2003年春天,中国遭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挑战和考验——抗击非典型肺炎,就是它成了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关节点、新契机。 突如期来的“非典”,病源不明,空气传播,曾一度无药可救,连医务人员只要接触患者都难以幸免,发现高烧病人就住院隔离并提供免费治疗,听到旁人咳嗽都心惊发怵,闹到闻咳色变的程度。“非典”还导致了经济发达城市的许多企业关门、工地停工,遣散上千万农民工返乡避难。最令人担忧的是广大农村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承受凡发烧病人都住院观察治疗,因为农民头疼脑热大多是扛着、顶过去、等它自然好。如果“非典”在广大农村传播开来,将是一场万劫不复的大灾难。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中,刚诞生不满百日的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全国军民终于渡过了这一难关。 2003年7月28日,在总结抗击“非典”的会议上,胡锦涛同志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发展的理念。他说:“发展绝不只是经济的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人和自然的和谐。”紧接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把胡锦涛同志的上述理念概括为“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完整的表述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非典”闹中华的惊险一幕,暴露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公共服务的滞后、经济成长背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软肋。现实警示我们,时至今日单纯地讲经济发展速度已经力道有所不逮。在此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再加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改革发展大业由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两个字次序的调换迎来新的起点。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新起点 “新起点”是十七大报告中有别于过去“新阶段”的独特提法。从语义上辨析,“新阶段”是划一笔,“新起点”是切一刀。两者都是“新”,不同的是“新阶段”是按惯性自然顺延的直线运动。“新起点”是对终点而言,出现拐点后的从头开始,需要突破和跨越。 科学发展观没有否定要发展的硬道理,其最突出、崭新的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强调“以人为本”意味着对“以物为本”的扬弃。改革开放的前夕,我国处在“文革”十年造成国民经济崩溃的边缘,物资极度匮乏。“硬道理”之说被人们追捧,实质是对“草贵苗贱”混蛋逻辑的愤怒渲泄。当初在普遍贫穷的状态下, “以物为本”乃至“以资为本”都不足为怪,也是见效最快的发展路径。因此出现了全民皆商甚至军队经商、官员经商(最典型的是政府“经营城市”其弊端是引发“权利寻租”)的局面。客观地讲,这个过程对于冲破计划经济僵化的格局是必要的也是有成效的,同时难免出现腐败之类的弊端。当经济获得巨大发展之际,“非典”事件、贫富差距扩大、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弊病纷纷出来搅局时,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路子走到了尽头,必须要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这才是真正的、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十七大报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民生问题,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体现了这一原则。 非公企业刚起步时,恰逢商品奇缺的卖方市场,再加上劳动力便宜,只要有胆量敢投入,就能生产什么卖什么,生产多少卖多少。这样的良机已不复再有,原材料涨价、外资强企入境、市场竞争加剧,又遇到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非公企业的发展来到十字路口。能否平顺地处理好拐点,能否在以人为本的新起点上,激发职工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活力,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共享发展成果,成为非公党建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本企业科学发展的重大使命。激活力筑和谐是非公党建的新使命 在非公企业里建立党组织是执政党的具体存在方式。党组织从无到有是一大进步,但不能成为花瓶摆设,更不能成为“第六手指”的累赘。它要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依法开展党建工作,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因此,党组织必须高度关注并有效地为本企业的发展服务。 科学发展观要求非公党建创新,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跳出党建抓党建”。中共温州市委创造性地提出:把活力与和谐作为非公党建的总任务、总目标、总载体,努力建设活力和谐企业。所谓活力,就是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文明的能力及其机制;所谓和谐,就是改善生产关系,优化内外环境,创造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能及其圭臬(法度)。活力是手段,和谐是目的。活力是资本的追求,和谐是劳动的诉求。活力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和谐是企业以人为本应负的社会责任。活力与和谐两者结合起来,两手一起抓,就如同人体打通任督二脉,阴阳平衡,由此达到企业科学发展的最佳境界,使党和政府放心、企业主安心、职工开心。这就是非公党建的新使命。
DELIXI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