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运时
发布时间:2017-02-15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不知道“春运”算不算得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有特色的社会现象。伴随着火车客运不提价政策的出台,“春运”这个伴随着城乡大迁徙而产生的名词,在今年春节前后,异常火爆起来。 我的家乡是重要的民工输出地,那些怀揣着美好梦想的同乡,总是在春节前后蜂拥而至地汇聚兰州,然后奔赴全国各地,去追寻梦境中闪闪发光的财富。 据说今年有铁道部的领导亲临现场指挥交通,我实在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是贫瘠家乡的一种荣耀,每当电视镜头中出现熟悉的站名和汹涌前行的人群时,一度麻木不仁的心中,总会渗出挥之不去的苦楚——我实在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家乡以这样的名义被关注。 那些和我年龄相当的兄弟姐妹们,把自己的青春义无反顾地交付给远方。他们是最富活力的一群生命,但却没有一点本属于这个年龄的浪漫;有些人富了,衣锦还乡,成为同类中的佼佼者;有些人受伤了,带着满心的不甘,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梦想飘忽着远去;后来者前赴后继地沿着他们凌乱的脚步前行,这种心甘情愿的悲壮,每每想起总令人心痛。 我曾经也夹杂在他们当中,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去远方追寻自己的梦想,只不过,我带着的是十几年寒窗下的结晶。瘦小的躯干,承载着亲人们太多的希望。民工流和学生流成为家乡人口流动中最为强劲的两支,不管哪一种都是以远方为方向。坐在奔驰的列车上,透过窗口看到低矮破旧的房屋和羸弱的庄稼飞速地向身后消逝,悸动的心灵有一片不知所终的迷茫。 记得一位高中的老师曾谆谆教导我们:能出省就不要回来,能留在省城就不要回到地方。我知道这是他几十年人生的经验之谈,但畅想的同时总有一点高处不胜寒的悲凉。 圣经上有洪水来临之前的逃离,那是以先知高瞻远瞩的预言作为前提的。同样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境遇,但这种由壮观的远行所形成的苦痛尤其来得真切,我们的“洪水”是什么呢?是家乡那种根深蒂固的贫困吗?我们的“先知”是谁呢?是远方如同肥皂泡般绚烂夺目的财富吗?我们的“方舟”是什么呢?是那列呼啸着远去的列车吗? 一篇文章这样描写春运:“是起点,但愿不是终点;是开始,但愿不是结束;是出发,归宿尚待寻求;是离散,欢聚尚可期待……” 在春运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刻,我还是要真挚地祝福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