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有不一样的旅程
发布时间:2017-02-15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书,在中国人的记忆里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相传孔子在阅读古书时曾经废寝忘食、手不释卷,以至于穿竹简的芦苇绳都被磨断了三次,故而留下了“韦编三绝”的典故。 穿越历史的年轮,我们仿佛看见2000年前的某一天,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一番苦思冥想后,创造出了一种记载文字的工具——简牍,于是书的雏形就出现了。在细长的竹片和绳索间,我无意中跌进这历史的长卷,尘封的往事在我眼前就此展开。在这里,我看见杨雄自杀、黄河决口、王莽篡汉;在这里,我听见晁错高论、冯唐低叹、窦婴决绝;在这里,我抚摸《史记》的泪痕、《汉书》的伤痛,读懂《论语》和《孟子》、了解《大学》和《中庸》,在这里我找到了《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书,在中国文人的血液里流淌成一种情怀,有时愤怒激昂,有时深情款款。站在岁月的彼岸,透过洁白的月光,我看见屈原在汨罗江徘徊,司马迁在樊笼里长思;驻足朱红的宫门,我听见李白仰天长笑,韩愈横眉直谏;市侩人群之中,我切身体会着关汉卿的《单刀会》、《窦娥冤》和《望江亭》;曲径通幽处,我挽着曹雪芹走进大观园,流下两行《红楼梦》的辛酸泪…… 书,在理想的高岗上凝固成一座丰碑,坚毅里透出一股柔情。我躲在鲁迅的身后,穿过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在《孔乙已》和《阿Q正传》里沉沦,在《狂人日记》和《药》里觉醒;沿着茅盾的步履我历经《春蚕》、《秋收》和《残冬》,在《林家铺子》里听见了《子夜》冲破现实枷锁的呐喊;坐在巴金的《憩园》,我看见文革在《寒夜》里从《新生》走向《灭亡》,最后在《家》、《春》、《秋》中,我看见了一颗文学的良心。 从历史到未来,从过去到现在,我们唯一能够了解真相的就是一本本厚重的书籍,不管它是竹简还是金石,不论它是繁复或者简单,总有一本适合你自己阅读的书籍。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坐在院落的秋千上,翻开手中的薄页,看着一位作者的戏谑:“买只牛儿学种田,结间茅屋向林泉。也知世上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为利为官终幻客,能诗能酒总神仙。世间万物俱增价,老去文章不值钱。” 在书中我感受着别人的喜怒哀乐,在书中我看见尘埃落定前的风起云涌,在书中我养成一种处变不惊、淡定从容。 书,让我们走进别人的故事,成为故事里的别人;书,让我们经历一段不一样的旅程。